83届 龚建文
我喜欢想象未来、审视现实,也经常地回首品味过去,六年的中学生活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印象就像一杯杯甘露滋润着我的生命之树,使之繁荣,使之常新。
煤油灯下王老师的身影
我们这届学生是1977年进入临川一中的,正值“文革”后拨乱反正之初,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还不知道“愁之味”。但从“文革”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走过来的“臭老九”们,时时想的是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他们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
王学老师是从乡下中学调入一中的,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他家五、六口人挤在我们教室隔壁的一间房里,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这便于王老师随时“监督”我们。那时,各门课的老师都是尽量“抢时间”为学生加课。王老师作为班主任要顾全大局,所以其他时间尽量让给其他老师们。但一有空隙,他就“插”进来。
记得那时上晚自习经常停电,同学们都欢呼雀跃,可一会儿王老师就端着煤油灯进来了。他苦口婆心给我们讲知识的重要,学习的乐趣,人生的道理。耐心细致给我们讲解数学难题。可同学们总是切切私语,有时还哄堂大笑。王老师不知道,煤油灯光下他的瘦瘦高高的身影,在黑板上印出来,像皮影,有些滑稽。
但王老师还是一如既往,不断地讲,不断地灌输。当时我们这些孩子不懂老师“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正是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们的苦心教育,潜移默化,使我们懂得了学习知识的重要,走上了学习的正轨,为我们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身体原因,王学老师已作古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他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心田。
带领我们走“独木桥”的黄校长
作为一校之长,他不可能认识每一位学生,但他却是学生们永久的记忆!在他的带领下,一中自恢复高考逐步走向了辉煌。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从我们上早读课到晚自习,在校园里、在教室走廊上时常看到他的身影。通常他都是微笑着、慈祥地关注着我们。碰到学生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常常会用平和的语气询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学生,他一定会叫到跟前,严厉地批评教育。
每个学期开学典礼,他都作报告,他的敦敦教诲常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上高三时,他在我们年级会的讲话,他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关键要看各人的基本功。记得当时,我脑海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一个画面:成千上万的学生簇拥在只有一个独木桥的河边,争先恐后走上独木桥,有人从容平稳地过去了,有人摇摇晃晃地过去了,有人掉下了水。我是“旱鸭子”,一定不能掉下水!
人生路处处都有“独木桥”,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黄校长的那句话,时时提醒我,任何时候都要学好本领,才能在竞争中从容、平稳走过“独木桥”。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所以我们一直要努力!
六年啊!有多少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辛勤劳动,为我们倾注了“父母般”的爱心!我怎能忘记:慈祥的英语老师陈新希、不苟言笑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的卢锦文老师、讲解文言文像朗诵诗一样美妙的詹律修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事如昨,师恩浩荡。笔下流淌的何止是文字,更是我们众多学子的心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