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似山 恩师如兰——郑波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8262

  母校在我心中恰似一座绵延挺拔的大山。说她绵延,是因为她承接了临川这一历史文化高地人杰地灵的精气和底蕴,像一位精力充沛而且韧劲十足的母亲,用乳汁哺育着无数青年才俊,五十年孜孜不倦;说她挺拔,是因为她不仅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圣殿,而且是全国教育园地的一朵奇葩。

  上初中时,因为生病到县医院治疗,生平第一次进城,也第一次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一中。我透过那并不高大的旧围墙,“仰望”着当时最高的四层教学楼,暗下决心,一定要考进一中。天遂人愿,1984年我如期攀上这座学路上的重要山峰,成为山上的一棵小苗,享受着大山源源不断供给的养分,站在母校的肩膀上,1987年拱进了吉林大学。入学不久,系里成立文学社,选社长时大家因为我来自临川一中,选择了我;工作后,领导因为我来自才子之乡的第一中学,给了我更多的信任。在人生的旅途上,母校真的像一座大山,小时侯是我攀登的目标,长大后,成了更上一层楼的平台。

  大山树木成荫,花团锦簇,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园丁;母校蒸蒸日上,名扬内外,离不开默默奉献的老师。逝者如川上之水, 18个春秋已过,然而母校那些学养深厚、德行高尚的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清晰如画。教英语的老陈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这些乡村伢仔了解到美国英语和伦敦英语的区别和掌故;教语文的管仁芝老师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抑扬顿挫的朗诵风采,而且较早地给我们展示了满教室走的美国式教学;刚从江西师大毕业教地理的张木水老师,讲课声如洪钟、激情四溢,画图笔走龙蛇、力折粉笔,印象颇深、效果甚佳,一次消化,没怎么复习我高考地理就得了94分(百分制)。烙印最深的是班主任王志辉老师,但他却早早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的是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怀念。

  王志辉老师喜欢兰花,尤其是君子兰,这正是他品格的写照,像君子一样坦荡,像兰花一样高洁。教学,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高一至高三,他一直担任我的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王志辉老师穿着永远是那么整洁,春秋是笔挺的中山装,夏天是洁白的短袖,皮鞋总是一尘不染,一头过早花白的短发修剪得整整齐齐,体现了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讲题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深入浅出,一口当地少见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板书重点突出,工整有序,显示着较高的职业素养。育人,他以身作则,无微不至。当时,班上有地委副书记的女儿、行署副专员的儿子、教职工子女,但他坚持从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角度,安排有能力、有热情、学习勤奋的普通农民的儿子做班长、团支书。王志辉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从不找家长乱办事。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细心呵护。高二下学期,我们班未经允许集体到三清山春游,校长担心了一整天,回来后,要处理我们。他在我们认识错误后,到校长那里替我们求情,使我们免受处罚。还记得高一下学期,我脊椎骨旁边长了一个鸭蛋大的疖子,没钱上医院看,王志辉老师便让爱人涂老师找来老中医用偏方治,疖子在背上,我自己无法换药,他和涂老师便帮我换,有时弄得满手脓血,此情此景,我终身难忘。高考填档案表,我写了一些理科也特别好,忍痛割爱才学文科的爱慕虚荣的废话,王志辉老师把我叫去,让我删掉废话重填,敦敦教诲,我言犹在耳。

  我们上大学后,王志辉老师的目光依然舍不得离开他的学生,总是利用假期与同学们见面的机会,和我们谈理想,谈人生,鼓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知他喜欢君子兰,曾从长春给他捎过种子,也许是水土不服,未能生根发芽。后来,我几次想从长春带两盆好品质的成花送给我这位有着君子兰一样品格的老师,可造化弄人,我这个愿望还未等实现,他却突然离开了我们。而我也因未能送他最后一程,未能在师母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给她安慰和帮助,内心充满愧疚。这是我心底永远的痛。聊以此文,怀念我最敬爱的王志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