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母校近二十年了。回首往事,经历的事情如过往烟云,但能留在心灵深处不断反刍、发酵、升华,并潜移默化的是母校那三年的短暂时光。三年,在生命的历程中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但正是这三年,圆了我的“大学梦”,三年时光铸就的意志和品格却影响着自己的一生,成为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那曾经震撼自灵魂并在心灵深处不断汇聚、流淌的那股源头活水,便是母校的那段岁月和情怀......
在人们的心目中,临川一中是大学的摇篮。记得拿到临川一中录取通知书时,村里人用羡慕和诧异的眼光打量我这个平凡家族中冒出的“秀才”。目不识丁的父亲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期望,“进了一中,扔不掉锄头是要丢脸的”。父亲的话语在我心里扎下了根。16岁那年,我怀揣着录取通知书,肩上一头挑着被褥和装满衣物的木箱,一头挑着希望,离开了偏远的小山村,踏上了求学路。头一次进县城,映入眼帘的高楼和喧闹的街市代替了生活了十多年再熟悉不过的瓦房和宁静的小山村,一切都是那样新奇,令我目不暇接。虽然母校当时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硬件建设远不如今日,但比起我曾就读的农村中学却有着天壤之别。高中三年,我不敢贪恋城市的风景,任何欲望也始终不能压制和淹没我心里的那份渴求,脑海里不时浮现的是父辈的嘱托和亲友的期盼,我没有任何的奢求,考大学成了我至高无上的唯一选择。唯有走进教室,徜徉在学习的氛围里,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满足和填补我内心的饥渴和祈盼。记得入校的第一年,教学大楼两侧张贴的高校简介和上届校友升入名牌大学名单的宣传橱窗吸引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我跷脚眺望,清华、北大、复旦......那些名牌高校成为点燃我理想与希望的一盞盞明灯,它好似一块巨大的磁铁,以强烈的磁场吸引着我!每逢课后或就餐时,我都会悄悄走近它,细细品味着每一份简介,似乎每看一次,心里就会积蓄一份力量,这份力量在我心中不断聚集着、翻腾着、膨胀着,渐渐升腾起实实在在的希望,由远入近,从模糊到清晰,从梦想走向现实......
往事如风,但终究吹不散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隽永而深远的记忆仿佛在自己的心灵里不间断地浮现、反复,深刻而清晰起来,母校学习和生活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似乎回到了孩提时代的母校,回忆起每一次挑灯夜读的情景,似乎看到了蔡保阳老师拖着瘦弱的身影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荷塘月色》、《包身工》,看到了班主任邹常仁老师为每一位同学纠正英语发音,甚至听见教室一角喇叭里传出的“眼保健操”旋律,以及学生食堂门口“卖豆腐花”的叫喊声,还有那象征青春与热血的元旦苒火晚会......
记得读大学期间,每次寒暑假回来,都要邀上几位学友漫步校园,探望师长,追寻那逝去的往事,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睹物思人,此情此景,心中荡然生出无限的崇敬和眷恋。多少次路过校门,眼睛总不自觉地往里面探望,我懂得了:作为母校的普通一员,我的脉搏已随着母校一起跳动,我的情感已完全融入其中,因为母校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人生,让我懂得了奋斗和拼搏的价值!
往事悠悠,师恩浩荡。值此母校五十华诞,应母校之约,把这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倾诉出来,大有一吐为快之感。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母校正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母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代莘莘学子,为中华崛起和民族振兴而发奋努力!